习近平的东南亚攻势:在美国关税冲击后重塑贸易秩序的豪赌
在特朗普总统跨越太平洋发起关税攻势之际,习近平主席带着一揽子经济承诺抵达河内、吉隆坡和金边,旨在重塑亚洲的贸易格局,并重新确立中国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目前,该地区保持警惕、受到冲击,但也至关重要。
在河内及其他地方,一场精心策划的权力游戏
2025年4月14日上午10点42分,红地毯在河内铺开。在盛装的仪仗队和在炎热的春日下飘扬的旗帜的簇拥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受到越南国家主席梁强和总书记苏林的欢迎。但抛开这些盛大的仪式,习近平的访问标志着一场精心策划的行动的开始,旨在将中国重新定位——不仅仅是东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且是在华盛顿引发的经济动荡中,东南亚的地缘政治支柱。
在习近平此次东南亚之行前——这是自新冠疫情后首次出访,也是自2017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带一路”扩张计划后的第二次出访——特朗普总统重新实施了关税,对几乎所有中国商品征收高达145%的关税。虽然北京方面采取了125%的对等关税,但对越南(46%关税)、马来西亚(24%,目前暂停)和柬埔寨等第三方国家的溢出效应引发了地区震荡。
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外交,而是以快节奏部署的经济策略。
“这不仅仅是握手和红地毯,”一位新加坡分析师表示。“而是要将中国定位为贸易环境中可预测的参与者,而美国已成为破坏者。”
越南的战略紧张:欢迎投资,捍卫主权
“反对单边胁迫”——但要谨慎
习近平对河内(4月14日至15日)的访问达成了跨越多个领域的45项协议:供应链、人工智能、海上巡逻和关键铁路连接。值得注意的是,双方没有公开提及南海问题——这是两国之间的争议焦点。
相反,习近平的讲话含蓄但尖锐:中国和越南应“共同反对单边胁迫”,并“维护全球自由贸易框架”。虽然没有指名美国,但所指不言而喻。
越南受到美国46%的关税飙升的打击,并面临来自美国买家订单的下降,发现自己陷入困境。接受中国的经济援助,却要以政治形象为代价——特别是当河内同时向华盛顿请愿,要求减免关税时。
“越南正在采取典型的竹子外交——弯而不折,”一位越南贸易研究员评论道。“它不能不理睬中国,但也不能被视为放弃其战略独立性。”
贸易量证实了这一现实:越南上个季度向中国出口了314亿美元,同时进口了300亿美元。相互依存关系是不可否认的,即使信任仍然难以捉摸。
马来西亚:东盟的新杠杆点
战略主席国地位,经济上的意外收获
当习近平于4月15日抵达吉隆坡时,马来西亚媒体已经被各种猜测所淹没。习近平会做出让步吗?中国会支持马来西亚的高铁建设雄心吗?棕榈油和橡胶出口又将如何?这两者都正遭受美国需求不稳定之苦。
在国宴上,以及与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和国王苏丹·易卜拉欣·伊斯坎达尔的双边会晤中,习近平传递了象征意义和微妙的战略。他承诺扩大中国对马来西亚商品的市场准入,并重申支持马来西亚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
“对中国来说,马来西亚是外交倍增器,”一位地区政策专家表示。“支持马来西亚担任主席国,能使中国与东盟保持一致,而不会显得过于霸道。”
预计中国的科技和基础设施公司将赢得与马来西亚人工智能和绿色能源推广相关的合同。这标志着不仅是贸易流动的转变,也是技术伙伴关系的转变——对地区标准、数据制度,甚至教育框架都具有长期影响。
柬埔寨:更加巩固的忠实盟友
4月18日,习近平前往柬埔寨,在那里不需要任何外交技巧。长期以来,金边一直是坚定的盟友——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的投资。柬埔寨的主要出口产品——特别是服装——受到了美国关税的严重打击,中国已经介入,承诺继续提供支持,很可能是通过基础设施融资和债务减免。
对北京来说,柬埔寨既是国际论坛上忠实的投票者,也是一个可以绕过美国壁垒的制造业节点。对柬埔寨来说,与中国保持一致是生死攸关的。
“他们不需要说服,”一位东南亚外交官指出。“他们需要资金,而中国提供资金,而且没有说教。”
更大的格局:正在进行的重新调整
市场转变,外交风险
习近平的访问不仅仅是对关税的反驳;它还在重新调整贸易路线、外交依赖和地区叙事。这一系列的交易——通常具有很高的可见度,但在可执行的细节上却很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象征意义。但在地缘政治中,象征意义通常会驱动认知,而认知会塑造资本流动。
-
供应链重塑: 通过铁路和港口基础设施协议,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正在悄悄地重塑东南亚的物流支柱。这可能会将制造业和货运量从以西方为中心的路线转移开。
-
投资趋势: 分析师预计,流入新兴市场基金的资金将会增加,这些基金在中国-东盟地区有投资,而以美国为中心的基金可能会因关税波动而面临投资者的质疑。
-
大宗商品: 马来西亚的棕榈油和橡胶生产商,以及越南的农产品出口商,可能会从中国进口保证中受益。这种转变可能会重新绘制全球大宗商品走廊。
-
债券和外汇: 马来西亚和越南可能会增加债券发行,以资助与中国相关的项目,这可能会加剧当地的收益率曲线。由于预计与中国会出现贸易顺差,外汇稳定也可能会有所改善。
新的贸易架构——还是仅仅是新包装?
具有中国特色的多边主义
习近平经常援引世贸组织、多边主义和“基于规则的贸易”,这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论调形成鲜明对比。但专家警告说,这可能预示的不是回归传统自由秩序,而是一种平行的架构——以RCEP为中心,以金砖国家为增强,并由北京领导。
“我们正在看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多边主义的蓝图,”一位地区经济学家表示。“它看起来像旧秩序,但逻辑、控制和激励机制完全不同。”
甚至有传言称,越南正在考虑与金砖国家建立正式伙伴关系——这种联盟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警惕信号:象征意义、争端和美国的报复
真正的协议还是外交表演?
尽管合作的措辞雄心勃勃,但习近平访问期间签署的许多协议缺乏具有约束力的执行机制或已披露的融资条款。
“危险在于假设每一份谅解备忘录都是一份合同,”雅加达的一位投资顾问警告说。“执行是战场,而不是签字仪式。”
而且,在贸易协议之下,潜藏着尚未解决的地缘政治裂痕。南海仍然是一个火药桶,尤其是在中国、越南和马来西亚之间。任何海军事件或渔业权纠纷都可能破坏数月的外交运作。
与此同时,华盛顿的下一步行动隐约可见。如果美国扩大关税范围,或者更糟糕的是,对与中国有业务往来的公司实施二级制裁,东盟国家可能会被迫做出痛苦的选择。
贸易商和政策制定者需要关注的事项
未来影响深远的发展
-
执行风险: 监测东盟国家是否切实落实基础设施和技术合作,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绿色能源和物流领域。
-
货币观察: 更强的贸易流动可能会稳定林吉特和越南盾,但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带来的通胀压力可能会抵消收益。
-
美国的反击: 特朗普的任何新的行政命令或关税都可能破坏习近平访问期间建立的脆弱的贸易乐观情绪。
-
供应链押注: 只要政治风险得到控制,贸易商可能会更青睐中国的工业供应商和东盟出口商,而不是美国的参与者。
正在进行的转变
习近平2025年4月的东南亚之行不仅仅是一种外交形式。这是一场高风险的豪赌,旨在将中国重塑为该地区可靠的支柱,置身于支离破碎的全球贸易格局之中。
协议的范围、反对单边主义的强硬言论以及时机——所有这些都发生在华盛顿发动关税袭击的几天后——都凸显了中国锁定地区盟友的紧迫性。这次访问是重塑了贸易秩序,还是仅仅在新压力下重新包装了旧的动态,还有待观察。
目前,信号很明确:在一个关税不稳定和地缘政治摩擦的世界中,中国希望东南亚知道它将留在这里——并准备好达成协议。
但该地区务实而谨慎,将关注头条新闻和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