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反对瑞士计划,该计划可能增加250亿美元的资本要求并引发总部搬迁

作者
Startup Schoggi, CTOL Editors - Yasmin
19 分钟阅读

资本碰撞:瑞银与瑞士监管机构就 250 亿美元的惊人提案展开争斗

苏黎世的瑞银总部大楼,象征着该银行在瑞士金融中的核心作用。(wikimedia.org)
苏黎世的瑞银总部大楼,象征着该银行在瑞士金融中的核心作用。(wikimedia.org)

瑞士金融内部的冷战

瑞银在苏黎世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通常是共识和股东肯定的场合,现在却更像是一场宣战。

董事长Colm Kelleher的措辞毫不含糊:瑞士提出的资本改革不仅“极端”,而且直接威胁到瑞银的商业模式、股东价值及其地理位置。

在他的言辞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真相:一个试图面向未来,保护其经济的国家监管体系,与一家认为自己正被逼入商业困境的全球大型银行之间,已经产生了裂痕。


一、结构性爆发点:250 亿美元的资本,50% 的 CET1 增长

实际提议是什么?

根据彭博社的报道,瑞士政府——在监管机构和瑞士国家银行的支持下——提出了一揽子改革方案,要求瑞银用核心资本充分支持其外国子公司。 仅这一项规定就可能增加瑞银 250 亿美元的资本要求,在最坏的情况下,将其 CET1 比率从 14% 推高至 20%

为了方便理解:

  • CET1 的巴塞尔协议III 国际标准约为 10.5%(包括缓冲)。
  • 全球同行——摩根大通、汇丰银行、法国巴黎银行——通常在 13-14% 的水平运营。
  • 20% 的 CET1 将使瑞银成为全球资本最保守的大型银行——差距很大。

您知道吗? 普通股一级资本 (CET1) 比率是衡量银行财务实力的关键指标,计算方法是将银行最高质量的资本(如普通股和留存收益)除以其风险加权资产。 它表明银行在金融压力期间吸收损失的能力,比率越高,表明弹性越强。 根据巴塞尔协议 III 的规定,银行必须维持至少 4.5% 的 CET1 比率,大型机构还需要增加额外的缓冲。 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使用该比率来评估银行的稳定性,而银行可以通过保留盈利、发行股票或减少风险资产来提高该比率。 它是确保全球金融稳定的重要工具!

瑞银称这项措施在商业上不可行。 该银行认为,这样的举动会捆绑资本,而这些资本本可用于并购、股东回报、数字基础设施或国际扩张。

而且资本不是免费的。

“以这样的水平持有闲置资本直接拖累了股本回报率。 这会将瑞士模式变成一个防御性的堡垒,而竞争对手却在建立帝国,”一位常驻苏黎世的银行分析师表示。


二、相互竞争的诊断:对危机的误诊,政策不协调

瑞银表示,瑞士信贷并非死于资本问题

瑞银的战略反击集中在瑞士信贷倒闭的叙述上。 该银行坚称,倒闭的原因不是由于资本短缺——该银行直到最后都符合巴塞尔协议——而是由于战略失败、风险文化衰退和商业模式的崩溃

瑞士信贷前总部,代表着该银行最近的倒闭。(ytimg.com)
瑞士信贷前总部,代表着该银行最近的倒闭。(ytimg.com)

监管机构的看法不同。 他们认为,合并后的瑞银-瑞信实体现在太大,无法自然地吸收损失,尤其是在其庞大的海外业务中。 通过迫使瑞银用全部资本支持这些部门,他们希望在风险蔓延之前将其隔离。

表:巴塞尔协议 III 框架的主要特征摘要

特征描述
资本要求增加普通股最低要求至 4.5%,增加 2.5% 的资本保护缓冲,并引入反周期缓冲(0%-2.5%)。
杠杆率引入至少 3% 的非风险杠杆率,以限制过度借贷。
流动性覆盖率要求银行持有足够的高质量流动资产,以应对 30 天的净现金流出压力。
净稳定资金比率确保银行在长期压力条件下保持一年的稳定资金。
风险管理对管理信贷、市场和运营风险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并提高透明度。
实施时间表从 2013 年开始分阶段实施,并在“巴塞尔协议 III 最终协议”下全面采用和最终改革。

但瑞银认为这种逻辑是倒退的。

“你正在通过过度资本化来解决上次危机,”一位熟悉其整合战略的前瑞银高管表示。


⚖️ 三、机构行为与风险激励

🔍 资本 vs. 治理:什么才是真正更安全的?

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资本充足率的辩论——这是一场关于风险治理理念的竞争。

  • 监管机构认为静态资本缓冲提供系统性保险。
  • 瑞银认为动态治理、压力测试和市场纪律更适合现代全球金融。

表:银行业风险治理和合规的关键挑战

挑战描述
不断变化的法规不断演变的法律(例如,反洗钱、GDPR)要求银行快速适应并避免处罚。
复杂的金融产品复杂的产品和技术(例如,加密货币、人工智能)引入了新的合规风险。
全球运营不同司法管辖区之间的法规冲突给跨国银行带来了挑战。
薄弱的风险文化无效的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整合不力阻碍了积极行动。
资源限制缺乏熟练人员和资金不足的合规计划造成效率低下。
高昂的合规成本实施强大的框架和自动化工具需要大量的财务投资。

激励机制的分歧同样明显:

  • 监管机构有动力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公共救助
  • 瑞银有动力优化股本回报率并保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尤其是在收购瑞士信贷之后。

股本回报率 (ROE) 是衡量公司相对于其股东权益盈利能力的关键财务指标。 了解其公式和含义可以揭示管理层如何有效地利用股权融资来产生收益,从而突显其对评估绩效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投资者和分析师而言。

此外,CET1 的增加将抑制股票回购、限制股息政策,并可能压低瑞银的股票估值指标——尤其是市净率和股本回报率。

“资本是一种缓冲,但也是对增长的一种税收,”一位追踪全球银行的伦敦投资组合经理表示。

瑞银与主要全球银行同行相比的历史股本回报率 (ROE)。

银行名称年份股本回报率 (ROE) (%)
瑞银集团20245.93% / 4.7% / 2.22%
摩根大通2024~17.1%
汇丰控股2024~12.75%
欧洲银行2024 年第 4 季度~9.3%

四、地缘政治与竞争套利

一场全球性的监管拉锯战

Kelleher 的评论暗示了——而内部人士也证实了——一个更广泛的担忧:监管套利

您是否知道监管套利允许公司和金融机构利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差异来获得优势,例如降低成本或避免更严格的规则? 例如,企业可能会将运营转移到税收优惠的司法管辖区,或者在金融监管宽松的地区运营。 这种做法虽然合法,但经常受到批评,因为它破坏了法规的意图,造成不公平竞争,并增加了系统性风险。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全球的努力重点是协调法规并加强执法,以堵住这些漏洞。

在瑞士采取收紧措施的同时,美国和英国正在朝相反的方向发展,重新审视危机后的多德-弗兰克法案和 PRA 制度的某些方面。 这意味着:瑞士有自愿进行资本隔离的风险

表:瑞士、美国、英国和欧盟的银行资本要求趋势比较 (2025)

地区实施时间表资本要求主要特点
瑞士2025 年 1 月 1 日系统重要性银行 (SIBs) RWA 的 13%–21.5%,比巴塞尔协议 III 更严格。瑞银在收购瑞士信贷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前采用可能会影响竞争力。
美国2025 年 7 月开始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 CET1 比率约为 11.54%。强调压力测试(压力资本缓冲); 在采用巴塞尔协议 III 时,不包括运营风险。
欧盟2025 年 1 月 1 日(部分延迟)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 CET1 比率约为 11.58%。纳入运营风险; 逐步实施“产出下限”以限制内部模型。
英国2025 年年中与欧盟类似,但具体细节待定。英国脱欧后的灵活性; 可能会与欧盟保持一致,同时反映国内优先事项。
  • 股票回购信号(2025 年为 30 亿美元)是一种故意的对比:向市场传递一个信息,即瑞银认为自己是健康的、治理良好的,并且具有全球竞争力——即使监管机构推动增加缓冲。
  • 总部搬迁虽然以外交辞令表达,但现在是内部建模下的一个运营方案,据几位熟悉瑞银应急计划的人士透露。

搬迁可能需要:

  • 将注册地迁至具有国际协调一致的资本规则的司法管辖区;
  • 转移治理基础设施(董事会、执行委员会);
  • 并且——至关重要的是——与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 (FINMA) 和瑞士国家银行重新谈判监管责任

“这不是威胁,而是平衡问题,”一位接近瑞银法律部门的人士表示。


五、系统性脆弱性与机构实力

瑞银是否太大而无法监管?

瑞银不仅仅是“太大而不能倒”。 它现在可能太大,无法在一个国家管辖范围内有效监管

“太大而不能倒” (TBTF) 描述的是金融机构,通常是大型银行,它们的规模和相互关联意味着它们的倒闭可能会引发更广泛的金融体系的毁灭性崩溃(系统性风险)。 因此,政府可能会进行干预并提供救助,以防止此类危机,因为他们认为该机构对于经济而言至关重要,不能让其倒闭。

通过收购瑞士信贷,瑞银实际上同时成为瑞士最大的雇主、纳税人和系统性机构。 这不仅给股东带来了集中风险,也给国家带来了集中风险

收购瑞士信贷前后,瑞银总资产占瑞士 GDP 的百分比。

实体/期间总资产(约合瑞士法郎)瑞士 GDP(约合瑞士法郎)资产占 GDP 的百分比(约合)
瑞银(2022 年底)约 1.03 万亿约 7810 亿132%
瑞士信贷(2022 年底)约 5310 亿约 7810 亿68%
合并后的瑞银(收购后)约 1.6 万亿(美元)约 8850 亿(美元,2023 年)约 200%

瑞士当局正试图在事后逆向工程弹性——但这样做可能会构建一种资本结构,使瑞士对它希望保留的公司不再那么有吸引力。

危险在于监管反馈循环

  1. 过度的资本规则 →
  2. 竞争侵蚀 →
  3. 战略撤退或搬迁 →
  4. 损害金融中心地位 →
  5. 在更少的参与者或地区中出现更多的风险集中。

六、市场影响:不确定性、股本回报率压缩、可能的信用利差扩大

对于股票和债券投资者:

  • 如果瑞银被迫通过发行而非留存收益来筹集额外资本,那么股东权益稀释风险是真实存在的。
  • 股本回报率压缩是可能的——更高的资本基础而没有相应的盈利增长意味着回报减少。
  • 随着监管阻力的加大,估值倍数可能会收缩——尤其是市净率和市盈率。
  • 如果市场将监管变化解读为评级机构下调评级的前兆(尽管资本增加),则信用利差可能会扩大。

瑞银信用违约互换 (CDS) 利差过去一年的趋势。

日期瑞银 5 年期 CDS 利差(欧元,基点)备注
~2024 年 3 月~43.24来自 Investing.com 的数据点,反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2024 年 8 月~59.16Investing.com 报告的过去 52 周的最高点(截至 2025 年 4 月)。
2025 年 4 月 8 日59.16Investing.com 提供的欧元计价 5 年期 CDS 的最新可用数据。
2025 年 4 月 10 日~56.24Investing.com 英国显示最近的值略低(数据时间戳不明确)。

注意:CDS 利差表明市场对信用风险的看法。 更高的基点 (bps) 表明更高的感知风险。 数据的可用性可能会有所不同,此处显示的值基于可用的搜索结果,这些结果可能存在细微的差异或延迟。


七、下一步:5 月的议会之战、游说攻势、监管外交

时间线:

  • 2025 年 4 月 10 日: Kelleher 在年度股东大会上抨击改革。
  • 2025 年 5 月: 瑞士议会开始正式辩论。
  • 2025 年第二季度至第三季度: 瑞银将继续游说,可能会通过外交和经济渠道加大国际压力。

瑞银战略:

  • 利用数据建模来证明资本影响不成比例。
  • 强调资本制度的全球不一致。
  • 将瑞银定位为成功的受害者,而不是风险载体。

⚖️ 瑞士监管机构战略:

  • 将公众信息定位在瑞士信贷的创伤周围。
  • 将改革定位为面向未来,而不是惩罚。
  • 强调道德风险缓解和纳税人保护。

八、一个压力下的系统,一家围困中的银行

这不再是一场关于 CET1 比率的辩论。

这是一场地缘政治、机构和系统性的压力测试——针对瑞士的监管信誉、瑞银的战略自由度以及危机后全球银行业监管的架构。

如果瑞银留下,它将留下一个被削弱的瑞银。

如果它离开,瑞士的金融声望也会随之消失。

正如一位策略师所说:

“这不仅仅是关于资本。 而是关于控制。”

最终,这就是瑞银及其监管机构真正争夺的东西。

您可能也喜欢

本文是根据我们的用户在 新闻提交规则和指南下提交的。封面照片是计算机生成的艺术作品,仅用于说明目的;不表明实际内容。如果您认为本文侵犯了版权,请毫不犹豫地通过 发送电子邮件给我们来举报。您的警惕和合作对帮助我们维护尊重和合法合规的社区至关重要。

订阅我们的通讯

通过独家预览了解我们的新产品,获取企业业务和技术的最新资讯

我们网站使用Cookie来启用某些功能,为您提供更相关的信息并优化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服务条款 。强制性信息可在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