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和上海正在衰退。中国经济核心区进入压力期

作者
Reynold Cheung
11 分钟阅读

深圳和上海正在放缓。中国经济核心区进入承压期。

在就业市场压力和财政挑战下,中国增长的两大支柱面临逆风

深圳——四月的一个灰色早晨,福田地铁站往常的拥挤感觉变得冷清。曾经大声叫卖早餐包子的摊贩们似乎生意也不太好。附近的一座办公大楼里,有一层楼的灯还关着。一家公司悄悄地倒闭了——这种情况在中国南方的科技中心变得越来越普遍。

深圳 (wikimedia.org)
深圳 (wikimedia.org)

这不仅仅是季节性的低迷,它指向了更深层次的经济问题。

深圳,曾经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创新的引擎,现在正面临着就业和收入的压力。跟踪正式就业的指标,例如参加强制性社保计划的情况,表明过去一年就业人数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下降,这表明经济正在显著放缓。这种趋势引发了人们对这座城市持续活力的质疑。

而且深圳并非孤例。在东北方向一千多公里之外,上海——中国的金融橱窗——也在经历着自身的困难。曾经受到本地财富和外国资本支持的消费,已经显示出疲软,而办公大楼报告的空置率正在上升,一些外国公司正在重新考虑其业务规模。

深圳和上海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象征性的。它们代表着中国经济格局的变化——即使有政府的支持措施,也需要谨慎应对。


深圳就业放缓:机遇格局正在改变

在统计数据的背后,隐藏着对人的影响。在深圳,社保参保情况通常被视为衡量正式就业的指标。“正式工作在法律上要求持续缴纳保险,”一位劳动政策分析师指出。“参保人数持续下降通常意味着工作岗位的流失,或者新增岗位的速度不如以前。”

的确,这种模式已经引起了关注。数据显示,与前几年相比,正式工作岗位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加剧了人们的经济不安感。

这影响到包括年轻人。中国预计在2025年将有大量大学毕业生。“如果连深圳都面临招聘挑战,这会让人感到焦虑,”同一位分析师观察到。“现在毕业感觉更加不确定了。”

深圳劳动力市场的疲软加剧了人们的担忧,包括对公共财政的压力。


深圳面临财政压力:城市命运的转变

深圳曾经因其财政实力而受到赞扬,但现在的情况正变得更加复杂。

2024年,深圳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确认下降4.8%,而且由于全国房地产市场低迷,该市与土地销售相关的收入急剧下降。总而言之,该市的财政收入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据报道,这是当年中国主要城市中降幅最大的之一。

这种短缺迫使该市做出艰难的权衡,导致有报道称,紧缩措施影响到了公共部门的雇员,包括面临工资压力的教育工作者。关于任何工资调整程度的具体细节仍有待确认。

尽管如此,支出限制并未完全抵消收入压力。近年来,深圳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财政缺口,导致地方政府债务水平显著上升。

数据显示了一个令人警醒的事实:中国这个曾经看似不可阻挡的经济引擎,正在经历一个重大的财政调整时期。


上海的衰退:消费疲软和商业压力

如果深圳的故事与就业市场的变化有关,那么上海的故事则包括对消费的担忧。

2024年,上海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1%,至1.794万亿元人民币。这种趋势延续到了2025年初。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1月至2月的零售额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1%——官方发布的数据中也指出了这一萎缩。

“这些数字令人担忧,”一位位于浦东的市场研究员说。“这种下降通常预示着严重的经济压力。”

这不仅仅是消费的下滑——它反映了更广泛的商业挑战。据报道,零售店,尤其是小企业,正面临着困难。“商店倒闭的现象似乎更加频繁,”这位研究员补充道。

在消费趋势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大的问题:资本流动的变化。


资本流动转变与城市空间:上海不断变化的活力

外国对上海的投资已经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实际利用外资从2023年创纪录的240亿美元下降到2024年的约175亿美元——降幅约为27%。在全国范围内,外国直接投资下降的趋势延续到了2025年初,反映了更广泛的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因素。

一些外国公司已经调整了其战略或实际业务规模。办公楼空置率也随之飙升。根据主要的房地产咨询公司的数据,从2022年的约15%左右,上海优质办公楼的空置率在2024年跃升至22.6%。行业估计表明,总体空置率现在可能超过25%,郊区更高。

“更多的楼层似乎很安静,”一位陆家嘴的租赁代理说。“感觉与之前的低迷时期不同;这次的复苏之路似乎不太明朗。”


国家层面的影响:土地、基础设施和经济再平衡

在国家层面,来自中国自然资源部的土地使用数据显示了经济调整的实际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的公报:

  • 全国土地供应总量同比下降19.1%
  • 房地产用地供应(包括住宅和商业)下降14.7%
  • 工业、采矿和仓储用地供应减少11.5%
  • 基础设施用地是传统上刺激经济的关键指标,同比下降22.5%

与上一年相比,各类别的下降表明,实际扩张和固定资产投资普遍放缓。


政策回应:刺激与支持

也许对一些观察家来说,最令人不安的是最近政府的回应性质。2025年3月,监管机构鼓励银行扩大消费贷款以支持消费。然而,这种推动发生在人们对家庭债务和坏账不断上升的担忧之际,有报道表明,即使基准贷款利率保持稳定,消费者的实际贷款利率也没有被大幅降低,而且由于人们认为存在风险,贷款利率面临着上行压力。

“在收入停滞不前的情况下,鼓励更多债务是一条危险的道路,”一位在北京智库的高级经济学家说。“这引发了人们对可持续增长模式的质疑。”

的确,虽然提高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基本养老金是政府2025年的议程之一,但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与经济逆风以及真正提振家庭信心和支出的所需支持相比,社会福利的增强规模是适度的。


一代人面临不确定性:从雄心壮志到适应现实

在这两个城市,甚至可能在更远的地方,人们感觉到的气氛不再是快速发展,而是更多地表现为适应现实。大学毕业生在更艰难的就业市场中求职。一些办公室工作人员正在探索其他的就业机会。据报道,家庭正在调整消费习惯。

与此同时,传统的增长动力——土地开发、劳动力扩张、资本投资——似乎都在放缓。


面对现实,寻求新的道路

深圳和上海同时面临的挑战标志着一个重要的阶段。曾经是中国看似无限增长的象征,现在反映了在全球逆风和国内结构性问题中,驾驭一个走向成熟的经济体的复杂性和困难。

数据显示了就业、资本流动、消费和公共财政的压力。与之前的低迷时期不同,重新点燃广泛而高速的增长之路似乎不再那么明显,关于正确的政策组合的辩论仍在继续。

这不仅仅是一次经济调整。它代表着一种结构性转变,对中国的城市、市场以及建立在不断提高的繁荣基础上的社会契约具有潜在的长期影响。

正如一位观察家所说,“深圳和上海面临的挑战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其他地区增长模式的质疑。”

或许更紧迫的问题是:中国将如何调整其战略,以确保在这个新时代实现可持续和公平的发展?

您可能也喜欢

本文是根据我们的用户在 新闻提交规则和指南下提交的。封面照片是计算机生成的艺术作品,仅用于说明目的;不表明实际内容。如果您认为本文侵犯了版权,请毫不犹豫地通过 发送电子邮件给我们来举报。您的警惕和合作对帮助我们维护尊重和合法合规的社区至关重要。

订阅我们的通讯

通过独家预览了解我们的新产品,获取企业业务和技术的最新资讯

我们网站使用Cookie来启用某些功能,为您提供更相关的信息并优化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服务条款 。强制性信息可在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