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的64小时工作制实验:在半导体霸权争夺战中加速前进
在全球芯片战争中,时间已成为最宝贵的资源
首尔——韩国最具影响力的公司正在进行一项悄无声息但意义重大的实验,它可能会重塑半导体行业,以及韩国的劳工、法律和企业战略之间的平衡。
三星电子已成为韩国首家获得政府批准,为其半导体研发(R&D)人员实施每周最长 64 小时的特殊延长工作时间的公司。这项批准是根据新修订的劳动法规授予的,标志着韩国政府及其企业巨头计划在全球科技竞赛中竞争方式的重大转变——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本身来实现。
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一个程序上的改变。但对于关注韩国关键半导体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是全球电子供应链的基石——这是一个预示着未来更深层次变革的信号。
延长工作时间的批准也正值三星面临严峻战略压力的时刻,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尽管进行了积极的投资,该公司在高带宽存储器 (HBM) 技术方面已经落后,而 HBM 技术是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硬件市场的基石。SK 海力士等竞争对手已与英伟达达成了关键的供应协议,而三星仍在努力达到性能基准,这削弱了其在顶级客户中的信誉。更糟糕的是,三星的晶圆代工市场份额已降至 13%,而台积电则占据了 62% 的主导地位,暴露了其在逻辑芯片能力方面的弱点。这些不足已经影响了盈利能力——2024 年末的营业利润下降了近三分之一——并促使了内部重组,包括领导层变动和董事长李在镕倡导的新的“要么做大要么出局”的投资姿态。因此,将劳工政策转向更长的研发时间,不仅仅是对竞争的回应,而是一种结构性的尝试,旨在扭转局面,重建人工智能时代半导体的技术领导地位。
全球晶圆代工市场份额比较(最近几个季度)
晶圆代工公司 | 季度 | 市场份额(%) | 资料来源 |
---|---|---|---|
台积电 | 2024 年 Q4 | 67.1% / 67% | TrendForce 报告为 67.1%。Counterpoint Research 报告为 67%。增长由人工智能和智能手机需求驱动。 |
三星 | 2024 年 Q4 | 8.1% | TrendForce 数据显示,从 2024 年 Q3 的 9.1% 下降。收入下降是由于失去的订单没有被新的先进节点客户完全抵消。 |
格罗方德 | 2024 年 Q4 | 4.6% | TrendForce 数据。尽管价格略有下降,但由于出货量增加,收入有所增长。 |
重写的法律框架:从劳动保护到生产力要求
就在上个月,韩国修改了其特殊延长劳动法规——此前仅限于 3 个月的增量(最多可续签 12 个月)。根据修订后的框架,公司现在可以申请6 个月的延长期限,可续签一次,在此期间,指定工人可以在法律上超过标准的每周 52 小时工作时间,在前 3 个月达到每周 64 小时,在后 3 个月达到 60 小时。
韩国实施了最长 52 小时工作制的法律,以遏制该国传统上的长时间工作。这项立法旨在改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提高生产力,并解决与过度工作相关的健康问题。
三星是第一家按照新规定采取行动的公司。其半导体部门的 64 名研发人员现在已正式获得授权,可以在这种延长的工作时间下工作,并且必须每 6 个月进行一次强制性健康检查。政府官员将此举描述为必要的调整,以“加速开发并保持在一个全球时间表正在缩短的领域的竞争力”。
一位政府内部人士指出,“创新的速度不再是一种奢侈——而是半导体领域的生存指标。”
压力锅内部:研发人员站在新前沿
对于三星的半导体工程师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游戏。这是对日常生活的节奏的重塑。由于工艺开发的性质,研发周期已经很紧张,现在获得了法律授权和公司推动,可以进一步延长。
虽然一些专家承认研发工作通常需要集中冲刺和非线性安排,但其他人则对慢性疲劳、精神倦怠和长期健康恶化的可能性提出了警告。
一位劳工分析师强调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竞争的紧迫性和制度化的过度工作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的领域。”
每周 64 小时工作制的触发因素:借鉴中国的 996 文化
三星考量的另一个新兴层面是其有意识地借鉴中国的高强度工作文化,特别是在技术和制造业领域。据熟悉内部讨论的人士透露,三星领导层越来越认为中国的长时间工作模式——以快速迭代、深入的劳动力动员和极度奉献的文化为代表——是华为和比亚迪等公司效率和全球崛起的一个促成因素。董事长李在镕最近访问中国,并与在这种制度下运营的公司进行了接触,这似乎加强了这种观点。批准三星半导体研发人员每周最多工作 64 小时,部分原因是观察到中国公司如何通过利用更长的工作时间(特别是 996 文化)来压缩产品周期并加速开发。通过效仿这种模式的某些方面,三星旨在匹配中国的执行速度,而无需完全复制其劳动环境——这是一种战略调整,突显了该公司认为,全球竞争力现在既取决于组织速度,也取决于技术能力。
“996 文化”描述了中国科技行业常见的一种有争议的工作时间制度。它要求员工每周工作 6 天,从早上 9 点到晚上 9 点。
在 2025 年 3 月的中国发展论坛期间,李在镕与包括习近平主席在内的中国高层领导人,以及来自苹果、高通、SK 海力士和宝马的全球首席执行官进行了会晤。他的访问强调了三星的双轨战略:在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推动国内研发加速的同时,该公司也在加强国际联盟,以对冲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并确保其在中国等关键市场的地位,三星在中国的销售额在 2024 年同比增长超过 50%。与小米和比亚迪的讨论表明,三星正准备从传统半导体扩展到汽车电子领域,该领域需要快速的创新周期——这进一步加强了该公司在国内加强研发劳动的理由。
工会反击:“将过度工作正常化的后门”
不出所料,反弹很快到来。包括韩国劳动组合总联盟和韩国劳动组合总联合会在内的主要工会谴责此举为**“将过度劳动合法化的漏洞”**,认为这破坏了韩国 52 小时工作时间上限的核心意图——这项法律最初是为了打击过度工作、促进工作共享和提高生活质量而颁布的。
他们认为,虽然延长的工作时间需要员工同意和部长级批准,但等级森严的公司内部的实际权力动态使得真正的同意变得困难。
一位劳工政策研究员说:“这不仅仅是关于人们被允许工作多少小时的问题,而是关于这种工作文化合法化的问题。一旦三星开创了先例,其他人就会效仿。”
高风险,高回报:竞争理由
从三星的角度来看,风险是生死攸关的。随着来自台积电和英特尔等竞争对手的压力越来越大,以及地缘政治科技战正在重塑芯片供应链,时间已成为研发战略中最受限制的变量。
据报道,该公司内部已经组建了工作组,专注于在下一代工艺节点上取得突破,包括备受期待的 1 纳米技术,目标是在 2029 年实现大规模生产。
半导体工艺节点(如 1 纳米)标记了芯片制造技术的特定世代,历史上与晶体管特征尺寸相关。虽然该数字现在更多的是一个营销术语,但较小的节点名称通常表示密度更高、更先进的芯片,反映了摩尔定律预测的持续缩放。
管理层的论点虽然没有公开,但很简单:如果没有非凡的研发投入,三星可能会在一个技术领先直接转化为地缘政治相关性和市场控制的领域失去优势。
行业影响:其他公司会效仿吗?
内部人士表示,其他半导体公司现在正准备提交类似的延长工作时间批准申请。就业劳动部还承诺简化审查流程,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符合健康和安全标准的公司面临的行政负担。
用一位行业顾问的话来说,“三星不仅仅是在使用这个系统——他们还在塑造韩国高科技领域新常态的样子。”
然而,关于长期可持续性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三星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 SK 海力士尚未寻求此类延期,并且在现有的 52 小时上限下继续达到性能基准。这引发了人们的疑问:更长的工作时间是否真的与卓越的创新相关——或者它们是否仅仅掩盖了效率低下并造成了倦怠风险。
投资者权衡平衡:业绩提升还是负债?
对于投资者和市场观察人士来说,三星的决定既带来了短期上行空间,也带来了战略风险。
上行空间:
- 加速的研发周期可能导致先进工艺节点更早的商业化。
- 在人工智能芯片、汽车半导体和移动 SoC 等关键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 明确的政府支持表明政策与企业目标一致。
风险:
- 由于对过度工作的担忧,人才流失和员工士气低落。
- 如果该模式在各行业蔓延,可能会引发社会和政治上的强烈反对。
- 加强的监管审查,尤其是当工人的健康状况恶化时。
一位驻亚洲的机构投资者匿名评论说:“市场喜欢速度,但效率变成剥削是有底线的。如果三星越过这条底线,长期的估值溢价可能会消失。”
健康保护还是象征性措施?
作为一项保障措施,新系统要求对那些在延长工作条件下工作的人员进行每半年一次的健康检查。然而,批评人士认为监测并不等同于预防,并且将长时间工作制度化发出了关于政府劳动改革承诺的混合信息。
此外,获得延长工作时间的额外津贴和官方加班费,虽然在技术上是一种福利,但可能无法弥补工作与生活平衡的侵蚀或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的身体损失。
大局:韩国劳动-企业契约的转折点
三星的 64 小时批准不是一个孤立的人力资源事件——它是韩国如何平衡其技术雄心与其社会契约的全民公投。随着该国在高科技霸权上投入巨资,政策制定者和商界领袖正在重新划定生产力与保护之间的界限。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可能会定义亚洲第四大经济体的下一代劳动规范。
速度的代价
三星新的劳动授权开启了韩国芯片战争战略的新篇章。该公司可能会获得速度。但是,孤立的速度并不是胜利。现在的挑战不是延长工作时间是否可以加速创新——而是维持创新的组织系统是否能够承受这种压力。
对于投资者、政策制定者和竞争对手而言,未来六个月将首次让人一窥这种高强度模式是否真的能够交付——或者它是否为韩国最关键的行业中的意外后果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