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韩鑫博士生指控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存在报复、胁迫和歧视行为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博士生赵韩鑫近日指控其导师存在恐吓、胁迫和歧视行为,导致他在进行了长达六年的严格研究后被终止博士学位。赵韩鑫专注于氢能源转型研究,尽管他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四篇第一作者的论文,但他声称自己的研究进展被人为阻碍。
赵韩鑫表示,他的导师严重拖延了他的研究进展,甚至强迫他放弃一篇几乎完成的论文,转而将重点放在新的研究方向上。此外,他既没有得到导师的支持,也没有获得大学的资助,这使得他在经济上陷入困境。多年来,赵韩鑫声称自己在胁迫下签署了多项协议,并遭受了不合理的学术要求。最终,在2024年2月9日,他以未达到毕业要求为由被终止博士学位,并被迫离开荷兰。
在被解雇后,赵韩鑫在YouTube上详细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引发了学术界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关注。尽管一些人支持他关于学术剥削的指控,但也有观点认为,文化差异和误解可能是导致冲突升级的原因之一。
要点
- 博士学位被终止,尽管学术成果显著 – 赵韩鑫发表了四篇Q1期刊论文,这本应足以毕业,但他的博士学位因未达到要求而被终止。
- 报复和歧视指控 – 赵韩鑫声称导师故意拖延他的研究进展,施加超出标准的学术要求,并强迫他在胁迫下签署协议。
- 学术权力失衡 – 赵韩鑫更换导师的请求被拒绝,且他在大学内部的申诉也被驳回。
- 国际学生的劣势 – 他指控自己被迫提前离开荷兰,并被排除在影响其博士学位的荷兰语交流之外。
- 公众抗议与学术辩论 – 该案件在网上引发了激烈讨论,凸显了荷兰学术界在对待国际博士生方面的系统性问题。
深入分析:学术体系的缺陷?
赵韩鑫的案件暴露了博士培养体系中的深层次问题,尤其是在荷兰,博士生被视为雇员而非学生。
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权力失衡
赵韩鑫案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导师对学生的权力缺乏有效约束。与一些国家由独立委员会监督博士进展不同,荷兰的导师在决定博士生是否毕业方面拥有极大的权力。这种权力失衡使得学生,尤其是国际学生,在面对不公时感到无力反抗。
不切实际且频繁变化的学术要求
赵韩鑫表示,他的导师不断改变研究目标,先是要求他改变研究方向,后又要求增加超出标准的论文章节。这不仅延长了他的博士学习时间,还导致他的研究成果被认为不符合标准,尽管这些成果已发表在知名期刊上。
自费博士生的经济困境
赵韩鑫在博士学习的最后两年完全自费,这使得他在经济上极为脆弱。毕业时间的推迟直接影响了其经济状况和职业发展,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某些导师通过延长学生工作时间进行剥削的担忧。
缺乏机构支持
赵韩鑫案件中最令人不安的一点是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管理部门的不作为。尽管他多次请求更换导师,但大学未能提供任何替代方案,迫使他继续在剥削性的条件下工作。这引发了人们对博士生导师问责机制以及大学申诉机制有效性的质疑。
对国际博士生的广泛影响
Reddit等平台上的讨论表明,赵韩鑫的经历并非个例。许多在荷兰及其他地区的前博士生都曾遭遇类似的学术欺凌、签证压力以及最后一刻被解雇的经历。如果赵韩鑫的指控属实,他的案件将成为学术界系统性问题的典型案例——国际博士生往往缺乏本地支持网络,更容易受到剥削。
反对意见:不同的视角
尽管赵韩鑫的指控得到了广泛支持,但学术界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 导师的合理期望 – 批评者认为,赵韩鑫的导师有权要求单独的文献综述章节,因为博士论文需要连贯的叙述,而不仅仅是发表的论文。他们认为赵韩鑫坚持跳过这一步骤是不合理的。
- 早期进展问题 – 有报告指出,赵韩鑫的导师早在其博士第一年就对其进展缓慢表示担忧。尽管他发表了论文,但批评者质疑这些论文是否符合其博士研究的总体方向。
- 沟通破裂 – 观察者指出,赵韩鑫与导师之间的关系随时间恶化,双方越来越不愿意合作。有人认为赵韩鑫未能有效接受反馈,导致僵局。
- 妄想症指控 – 赵韩鑫声称自己被人跟踪和监视,但怀疑者认为,他所提供的证据(如与陌生人的相遇以及房间物品的错位)并不足以证明其指控,可能与学术纠纷无关。
- 心理健康问题 – 一些学者认为,赵韩鑫面临的压力可能加剧了他对事件的看法。在类似情况下,承受巨大压力的博士生往往会与妄想症和焦虑症作斗争,进一步恶化与导师的关系。
你知道吗?
- 荷兰的博士体系基于雇员制 – 与美国或英国不同,荷兰的博士生被视为大学雇员,签订的是雇佣合同而非学生协议。这种结构影响了从资金到终止政策的各个方面。
- 四篇Q1论文被视为杰出成就 – 尽管博士要求因机构而异,但在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四篇第一作者论文在许多学术领域被广泛认为是卓越的成就。
- 荷兰大学曾面临类似争议 – 此前,荷兰的一些国际博士生也曾指控学术欺凌和任意解雇,许多人在对这些决定提出上诉时遇到了困难。
- 导师有权拒绝提交论文 – 在荷兰,导师拥有极大的权力,包括拒绝提交论文的能力,从而阻止学生为其研究成果辩护。
- 该案件引发广泛关注 – 赵韩鑫的案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烈讨论,Reddit、YouTube和学术论坛上都在探讨其被解雇的伦理问题以及学术界的系统性缺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