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与量子机器公司开创实时AI驱动的量子比特校准技术

英伟达与量子机器公司开创实时AI驱动的量子比特校准技术

作者
Super Mateo
6 分钟阅读

关键要点

  1. 动态校准克服漂移:通过实现持续校准,英伟达和量子机器解决了性能漂移的挑战,保持了错误校正所需的高保真度。
  2. 量子计算中的强化学习:使用TD3强化学习算法控制量子比特“π脉冲”代表了一种高效的方法,仅用150行代码实现,适用于实际应用。
  3. 可扩展性前景:尽管仍在基本量子电路上进行测试,但该解决方案理论上可扩展到更复杂的量子系统,标志着向容错量子计算迈出的一步。
  4. 局限性承认:尽管有前景,TD3算法并非专门为量子系统设计,扩展到大规模量子电路可能仍面临计算障碍。

深入分析

英伟达的DGX量子平台与量子机器控制硬件的集成标志着量子技术的一个有前景的转变,特别是在错误校正方面——量子计算机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关键要求。错误校正高度依赖于保持量子比特状态的高保真度,即使微小的偏差也可能导致计算错误呈指数级增长。传统的静态校准过程往往难以跟上量子系统快速性能漂移的步伐,这种漂移因热波动、外部噪声和电磁干扰等因素而加剧。

通过使用TD3强化学习算法,英伟达和量子机器找到了一种动态适应这些性能漂移的方法。TD3是一种为高效决策设计的强化学习模型,帮助实时调整量子比特控制脉冲。该算法通过使用反馈机制,根据系统性能持续微调量子比特控制,校准“π脉冲”,负责量子比特旋转的准确性。这种新颖的方法意味着量子系统可以更长时间地保持高保真度,使其更稳健和可靠。

此外,英伟达的DGX量子平台的低延迟能力在这里起到了关键作用。实时脉冲调整需要快速计算,而英伟达的平台正是为此优化,能够进行快速调整以保持量子操作的稳定。这种快速计算与自适应校准的结合已在简单量子电路上成功测试,量子机器和英伟达计划在未来将其扩展到更复杂的电路上。

然而,这一发展并非没有局限性。TD3算法并非专门为量子环境设计,这可能影响其在扩展到更复杂电路时的效率和适应性。更大的电路需要更密集的实时计算,如果没有进一步的优化或硬件的进步,模型可能会遇到限制,阻碍可扩展性。尽管如此,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概念验证,表明当强化学习与高性能计算结合时,确实有可能克服量子计算中的一些基础挑战。

你知道吗?

  • 量子漂移:量子计算机容易出现“性能漂移”,即由于环境噪声等因素,量子比特保真度随时间下降。这种漂移历史上需要复杂、耗时的重新校准,限制了量子系统在长时间计算中的可靠性。

  • TD3强化学习: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TD3)算法最初是为传统机器学习应用设计的强化学习模型,使用反馈循环优化决策。在这种合作中,TD3的反馈机制被重新用于持续调整“π脉冲”,以实现精确的量子比特控制。

  • 150行代码:动态校准的突破性解决方案仅用约150行代码实现,强调了这一创新方法的简单性和效率。

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尽管英伟达与量子机器的合作标志着一项令人兴奋的进展,但也揭示了重要的局限性。TD3算法虽然强大,但并非为量子计算的特定挑战而设计。量子计算中的实时强化学习需要极高的处理速度,英伟达的DGX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但在处理日益复杂的量子电路时可能仍会不足。该模型的内在可扩展性虽有前景但尚未在大规模上测试,潜在的计算挑战是一个因素。

此外,该方法依赖于英伟达的低延迟DGX平台等强大、高速的硬件,这可能在所有量子设置中并不广泛可用或可行。因此,尽管这一概念验证表明强化学习确实可以增强量子比特控制,但完全可扩展的实现可能需要硬件和算法设计的进一步进步。

总体而言,英伟达与量子机器的合作是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为持续校准如何解决量子计算的性能漂移挑战提供了新的视角。然而,从概念到大规模应用将需要进一步的突破,特别是在为量子系统专门设计机器学习算法和开发能够支持高速、复杂计算的硬件方面。

您可能也喜欢

本文是根据我们的用户在 新闻提交规则和指南下提交的。封面照片是计算机生成的艺术作品,仅用于说明目的;不表明实际内容。如果您认为本文侵犯了版权,请毫不犹豫地通过 发送电子邮件给我们来举报。您的警惕和合作对帮助我们维护尊重和合法合规的社区至关重要。

订阅我们的通讯

通过独家预览了解我们的新产品,获取企业业务和技术的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