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受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数据管制标志着美国科学和战略政策的转折点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突然取消了对六个被美国联邦政策指定为“关注国家”的研究人员和机构访问其控制访问数据存储库(包括SEER癌症数据库)的权限,这一举动震惊了全球科学界。该决定于4月4日生效,是旨在将敏感的生物医学和个人数据与地缘政治对手隔离开来的更广泛、更积极的国家安全计划的一部分。
对于全球成千上万的研究人员来说,这一消息来得毫无预警。SEER*Stat的登录悄无声息地失败了。访问权限在项目中途被切断。收到的回复只有一个简短的信息:“目前我们无法恢复您对您账户的访问权限。”
科学合作的这种突然中断远不止是技术更新——它标志着全球研究合作与国家安全需求之间平衡的深刻调整。
围绕数据的堡垒:封锁背后的政策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行动遵循了第14117号行政命令和新实施的28 CFR第202部分下的联邦法规,该法规明确禁止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俄罗斯、伊朗、朝鲜、古巴和委内瑞拉的实体访问敏感的个人和政府相关数据。这项禁令不仅终止了涉及SEER数据库(一种关键的癌症研究工具)的正在进行的项目,而且适用于所有NIH控制访问数据存储库。
这项政策已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指南通知NOT-OD-25-083中编纂,但真正产生破坏性影响的是它在现实世界中的连锁反应。
SEER数据库是美国癌症研究的基石。它覆盖了大约48%的美国人口,包含数十年精心整理的关于癌症发病率、治疗和生存的数据。该数据库是模拟治疗结果、了解健康差异以及规划国家癌症控制战略的重要工具。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高级流行病学家说:“这就像突然关闭了通往一半肿瘤研究管道的总水管。”“无论你的实验室有多好,如果你无法访问人群层面的数据,你的工作就会变成猜测。”
“必要的安全措施还是科学的倒退?”:观点的战争
这项政策的转变使研究和政策界产生了分歧,暴露了国家安全优先事项与传统上无国界的科学探索精神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
限制的理由:国家安全的视角
该举措的支持者认为,这早就应该做了。一位为联邦机构提供咨询的具有经验的网络安全分析师表示:“你不会把基础设施的蓝图交给你的对手。为什么生物医学数据应该有所不同呢?”
从人工智能驱动的分析和预测性监视到基因脆弱性的武器化,数据滥用场景已将学术数据集转变为地缘政治资产。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顾问小组内部传阅的一份政策备忘录,访问美国的纵向健康数据可能使外国情报机构能够构建美国人口的详细行为和生物特征。
一位为科技行业合规团队提供咨询的顾问说:“人们认为癌症数据是无害的。但将它与其他数据集(基因组学、人口统计学、位置元数据)结合起来,你突然就拥有了一个既具有商业价值又具有战略危险性的数据集。”
科学界的抵制:“政治正在毒害进步”
然而,在许多全球健康和科学界人士看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举动过于宽泛,并且带有政治色彩。
批评人士认为,这项政策将摧毁多年期的跨国合作,尤其是在癌症和罕见疾病研究领域,这些领域中的样本量通常取决于病例的跨境聚合。早期诊断和治疗模型突破放缓的可能性是真实存在的。
一位隶属于一家领先的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公共卫生倡导者说:“我们正处于精准医学时代。没有数据,精准就会消亡。”
除了实际问题外,象征性的损害是深刻的。一位法学学者评论说:“这发出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信息,即科学不再对地缘政治免疫。它开创了一个先例,即你的出身会取代你正在从事的工作。”
包括国际学术联盟在内的几个公民自由组织也对歧视以及美国长期倡导的开放获取研究原则的侵蚀表示担忧。
全球脱钩:日益孤立的弧线
SEER数据禁令并非孤立的行为,它是美国研究和学术政策(尤其是对华政策)进行全面调整的一部分。
并行行动加强了隔离墙
-
**科技行业限制:**美国扩大了对关键技术(人工智能芯片、先进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出口管制,以阻止中国获取。
-
**学术和签证政策:**联邦提案旨在限制或禁止中国国民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学生签证。一些美国大学已经先发制人地结束了与中国机构的合作项目。
-
**州级行动:**德克萨斯州等州已强制要求与中国政府关联的实体断绝关系,并对国际合作实施新的审查协议。
-
**孔子学院的关闭:**在美国,大部分孔子学院已经关闭,此前联邦政府施压,将研究经费与这些项目的缺失联系起来。
-
**修订后的双边协议:**拜登政府与中国签署了一项经过修改的科技协议,仅保留了最基本的研究途径,同时嵌入了关于数据和知识产权共享的严格保障措施。
总的来说,这些措施构成了一个连贯的脱钩战略——不仅是资本和技术的脱钩,现在也是知识本身的脱钩。
战略和财务影响:交易员和投资者需要关注什么
对于市场和政策分析师来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政策不仅仅揭示了官僚风险管理——它揭示了全球创新格局中的构造性调整。
1. 健康数据作为国家安全资产
健康数据现在已被正式(隐式地)归类为国家战略资产。对于生物技术、基因组学和人工智能诊断领域的公司来说,这种重新定义意味着对研究伙伴关系的更严格控制、对并购活动的高度尽职调查以及对不合规行为的可能执法行动。
投资者应评估投资组合公司对国际研究依赖性的敞口以及它们在重新配置研究管道方面的灵活性。
2. 国内研发基础设施激增
预计联邦政府将加大对加强美国本土研究能力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肿瘤学、神经科学和疫情准备方面。拥有强大的国内基础设施的机构和公司将从中受益——例如国内合同研究组织、学术衍生公司和仅限美国的数据平台。
3. 竞争性数据主权的兴起
随着中国加速其自身的生物医学数据计划,世界可能会看到相互竞争的流行病学生态系统的出现,每个生态系统都会小心翼翼地保护数据访问权,同时竞相开发专有的健康见解。这种碎片化可能会使依赖全球协调的试验数据和跨境人工智能建模的跨国制药公司处于不利地位。
一位市场研究顾问说:“未来健康数据将不再存在一个‘真相’——只有西方数据和东方数据。”
4. 监管溢出效应带来的波动
“受控数据”和“商业分析”之间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随着美国政府收紧对敏感数据集的定义,相邻行业(健康信息学、数字疗法、可穿戴健康设备)也可能面临审查。
预计监管波动性会增加,尤其是在跨界运营的跨上市科技-健康混合公司和人工智能医疗保健平台中。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没有国界的科学还是没有共享科学的世界?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决定可能预示着一个更广泛的堡垒建设战略,在这种战略中,科学合作将受到与芯片和资本相同的脱钩逻辑的支配。
但是,这种转变的代价是巨大的。
癌症不尊重国界。疫情也是如此。虽然敌对国家行为者可能会滥用访问权,但受影响国家的大多数研究人员都是医生、流行病学家和数据科学家(其中许多人曾在美国接受培训),他们致力于减少人类的痛苦。
一位美国研究人员感叹道:“这不仅仅是一项政策变化,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具有高度人类风险的战略防火墙
通过锁定对其主要生物医学数据集的访问权,美国在沙滩上划出了一条新的界线——这条界线可能不仅会重新定义国际研究,还会重新定义在一个分裂的世界中科学进步的本质。
对于国家安全鹰派来说,此举是谨慎的,甚至是早就应该做的。对于科学界来说,这是痛苦的,甚至是危险的。对于投资者来说,它预示着破坏和机遇。
问题不仅仅是谁能看到数据,而是当我们不再拥有平等的访问权时,我们建立的是什么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