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赛德斯-奔驰面临崩溃点:大规模裁员、电动汽车困境以及在中国保持竞争力的斗争

作者
Xiaoling Qian
15 分钟阅读

梅赛德斯-奔驰的十字路口:裁员、传统和在中国电动汽车时代的挣扎


这是一次小心翼翼承认危机的举动。在四月初,每一位梅赛德斯-奔驰的员工——从工厂工人到中层管理人员——都会收到一封信。信的内容是:你可以选择离开,如果你离开,我们会支付丰厚的补偿金。

对一些人来说,遣散费可能超过50万欧元。另一些人可能会收到超过10万欧元——这些数字不仅在欧洲,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引起了关注。这项计划的目标是全球范围内约3万人的自愿离职。数字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清醒的事实:梅赛德斯-奔驰,这个曾经是全球声望和精密的象征,现在正在努力适应一个它曾经帮助建立——但不再领导的世界。

该公司的困境并非个例。但其挑战的范围——及其对全球汽车工业的影响——是深刻的。


防守中的传统

一辆具有悠久历史的经典梅赛德斯-奔驰轿车。(来源: retromotor.co.uk)
一辆具有悠久历史的经典梅赛德斯-奔驰轿车。(来源: retromotor.co.uk)

很少有品牌能像梅赛德斯-奔驰那样拥有如此重要的工业地位。一个多世纪以来,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一直屹立在工程卓越的金字塔顶端。它的三叉星标志装饰着行政轿车和外交车队,象征着地位、财富和权力。但现在,在2024年,这种光环正在褪色——尤其是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和梅赛德斯-奔驰全球增长战略的基石。

2024年,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的销量下降了7.3%。纯电动汽车(EV)的销量骤降了23%。净利润下降了近28.4%。尤其令人难堪的是,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已经开始称该品牌为“你爸的车”,暗示它现在更多的是一种怀旧,而不是一种向往。

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现实情况是,他们已经失去了对中国想象力的控制。” “年轻一代不想要一辆仪式感很强的车。他们想要智能驾驶、快速充电和互联体验。梅赛德斯-奔驰并没有以中国要求的速度提供这些。”

在一个曾经被视为无限增长引擎的市场中,梅赛德斯-奔驰已经进入了撤退模式。


精打细算的撤退——还是战略性崩溃?

这项“自愿离职”计划——以欧元计算的补偿金——旨在显得人道,甚至慷慨。但它也明显是紧急的。梅赛德斯-奔驰的市场份额不仅被传统竞争对手蚕食,还被比亚迪、蔚来和小米等新兴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抢走,这些制造商提供更低的价格、尖端的技术和更快的产品周期。

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与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对比

方面梅赛德斯-奔驰 (外国豪华品牌)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 (例如,比亚迪)
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趋势急剧下降 – 截至2022年,在外国品牌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1%)迅速增加 – 到2024年,国内品牌现在占据新能源汽车销量的30%以上;仅比亚迪就占据新能源汽车零售额的约34.1%
产品战略与定价依赖进口或本地制造的豪华车型,电动汽车产品线有限,定价较高利用积极的定价、广泛的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型以及国家支持,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技术丰富的车辆
竞争地位难以适应中国迅速的电气化趋势和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偏好受益于垂直整合、较低的生产成本和推动市场主导地位的快速创新
总体趋势 (2019–2024)传统豪华品牌在向电气化的快速市场转变中失去了阵地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已经发展到两位数的市场份额,重塑了中国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关键的是,梅赛德斯-奔驰的电气化战略正在动摇。该公司从内燃机到电动汽车的转型——早已应该进行——受到了传统思维的阻碍。它的许多电动汽车都是汽油车型的改造版本,而不是从头开始构建,批评人士将其嘲笑为“油改电”。结果是:设计臃肿,续航里程落后,消费者吸引力下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汽车行业高管表示:“他们的优势曾经是工程的复杂性。” “现在,这种复杂性已经成为一种弱点。在这场新游戏中,重要的不是改进,而是迭代。”


沉重的皇冠:关税、紧张局势和艰难的决定

除了梅赛德斯-奔驰的困境之外,还有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促使北京悄悄表示,如果征收关税,可能会采取报复措施。作为回应,宝马董事长奥利弗·齐普策反对欧盟的新关税,并警告说“关税战只会产生输家”,这成为了头条新闻。

反补贴调查旨在调查外国政府是否以不正当手段补贴其国内产业,从而使其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此类调查,如欧盟目前的调查,可能会导致对补贴商品征收关税,从而可能通过增加进口成本和改变市场动态来影响汽车行业等行业。

这不仅仅是一个警告——而是一个恳求。梅赛德斯-奔驰及其德国同行超过30%的全球销量来自中国。对于这些公司来说,中欧贸易关系的任何恶化都可能是灾难性的。

一位常驻中国的汽车顾问表示:“这是一种平衡行为。” “欧洲政客正在迎合民众的压力,但商界领袖知道真正的风险:如果你失去中国,你就会失去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和宝马的齐普策于3月21日和22日在北京分别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进行了私下会晤。这种罕见的背靠背会议凸显了这一时刻的紧迫性和微妙性。


投降还是生存:欧洲汽车巨头的两条道路

业内人士认为,欧洲汽车制造商在面对中国在电气化领域的主导地位时,有两种生存策略。

一种是完全融合:在中国建立核心团队、研发和供应链,有效地成为“穿着欧洲外衣的中国公司”。这条道路可能意味着牺牲一些品牌纯洁性,但它可以让你进入地球上发展最快的电动汽车生态系统,使传统的欧洲品牌走在最激烈的电动汽车竞争的前沿。

另一种是战略合资企业。Stellantis最近对零跑汽车的投资以及大众汽车的本地合作伙伴关系表明,合作而不是对抗可能更明智。

无论哪种方式,信息都很明确:欧洲汽车制造商再也不能仅仅将中国视为一个市场——它必须成为他们的实验室。


梅赛德斯-奔驰的内部斗争:一种文化危机

梅赛德斯-奔驰工厂车间 (3birdsmarketing.com)
梅赛德斯-奔驰工厂车间 (3birdsmarketing.com)

除了市场动态之外,梅赛德斯-奔驰还面临着内部的清算。

多年来,该公司一直依赖传统的经销商模式、缓慢的产品周期以及通常抵制变革的组织等级。随着中国竞争对手尝试直销、用户社区和软件定义的汽车,梅赛德斯-奔驰落后了。

即使是最近的重组努力——例如裁减15%的销售人员和数十亿元人民币的本地化投资——也被批评人士斥为“战术性修复,而不是战略性重塑”。

还有创新资金的问题。当特斯拉和比亚迪等竞争对手继续增加研发支出时,梅赛德斯-奔驰的投资在2024年下降了8%。质量问题进一步削弱了信任,由于制造缺陷,过去一年召回了超过137万辆汽车。

一位科技高管表示:“核心问题在于他们的身份是建立在工程自豪感而不是软件之上的。” “但汽车现在是一种移动设备。如果你在精神上没有实现这一飞跃,你就注定要失败。”


梅赛德斯-奔驰的“诺基亚时刻”

经典诺基亚手机 (来源: insead.edu)
经典诺基亚手机 (来源: insead.edu)

梅赛德斯-奔驰的故事越来越让人联想到诺基亚——这家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手机巨头未能适应智能手机时代。与诺基亚一样,梅赛德斯可能仍然享有全球品牌知名度,但这种知名度不再是创新的代名词。

用德国一家广为流传的社论的话来说:“摧毁百年企业的不是技术变革本身,而是舵手们用旧航海图导航新航线的固执。”

一个犀利的比喻——也许也是一个预言性的比喻。


展望未来:重塑还是放弃?

不过,梅赛德斯-奔驰还没有死亡。

该公司继续产生强劲的自由现金流,使其能够为遣散费和维持股息提供资金。它已承诺在中国本地化投资140亿元人民币。并且它保留了宝贵的机构知识和品牌资产——如果明智地部署这些资产,就可以使其重新焕发活力。

梅赛德斯-奔驰过去10年的年度自由现金流

财政年度自由现金流(单位:十亿美元)
202311.9
202210.9
202118.7
202015.0
2019–3.2*
2018–11.3*
2017–12.8*
2016–5.6*
2015–7.7*
2014–8.3*

*注:在早期年份(2014-2019年),资本支出经常超过经营现金流,导致自由现金流为负。2014-2019年的数据基于公开的历史数据,可能会进行修订。

但时间不多了。随着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欧洲获得 traction 并且全球供应链发生变化,惯性的成本正在增加。

一位市场策略师表示:“挑战不仅仅是赶上。” “而是保持相关性。而且在这个市场上,相关性是有保质期的。”


最后想法:采取果断行动的时候

梅赛德斯-奔驰的自愿裁员计划、欧盟-中国关税焦虑以及在年轻消费者中日益减弱的吸引力,都是同一张正在磨损的挂毯中的线索。

这个曾经作为豪华和传统灯塔的品牌现在面临一个根本问题:它能否放下使其伟大的东西,以便在接下来的发展中生存下来?

历史表明,没有哪家公司可以免受颠覆——即使是那些拥有一个世纪成功经验的公司也是如此。梅赛德斯-奔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仅将决定其未来,还可能重新定义传统在电气时代意味着什么。

您可能也喜欢

本文是根据我们的用户在 新闻提交规则和指南下提交的。封面照片是计算机生成的艺术作品,仅用于说明目的;不表明实际内容。如果您认为本文侵犯了版权,请毫不犹豫地通过 发送电子邮件给我们来举报。您的警惕和合作对帮助我们维护尊重和合法合规的社区至关重要。

订阅我们的通讯

通过独家预览了解我们的新产品,获取企业业务和技术的最新资讯

我们网站使用Cookie来启用某些功能,为您提供更相关的信息并优化您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 隐私政策 和我们的 服务条款 。强制性信息可在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