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交平台“无处不在”旨在重振社交活力
社交平台“无处不在”迅速登上App Store榜首,甚至在公开发布前就因其酷炫的个性化资料颜色功能而走红。创始人兼CEO Tiffany Zhong在打造热门应用方面经验丰富,她曾成功预测2015年Musical.ly的崛起。
Zhong认为,社交媒体已不再具有社交性,因为一切都过于个性化。“无处不在”旨在通过让用户关注朋友并找到兴趣相投的人,恢复社区感。该应用类似于全球群聊,专注于基于文本的更新,无需照片或视频。
其亮点之一是可定制的迷你资料,用户可以分享当前活动,添加标签或“星标”,如星座或爱好,便于与兴趣相投的人建立联系。此外,还设有“十大好友”版块,让人想起MySpace时代。
“无处不在”可在iOS上免费下载,网页版为只读模式。虽然盈利计划仍在制定中,但它已与面向Z世代的交友应用展开竞争。该初创公司已获得776(Alexis Ohanian)和Forerunner Ventures等投资者的支持,迄今已融资超过1900万美元。
关键要点
- “无处不在”应用公开发布,旨在重振社交媒体的“社交”属性。
- 可定制的资料,让人想起MySpace,吸引Z世代怀旧。
- 仅限基于文本的更新,无照片或视频,专注于实时活动。
- AI驱动的内容建议,无需算法,提供摘要和精选。
- 与Twitter/X竞争,针对年轻用户提供交友和定制功能。
分析
“无处不在”的发布,一款以文本为中心、可定制的社交应用,颠覆了传统社交媒体的动态,尤其影响了Facebook和Twitter等平台。其成功取决于怀旧和AI驱动的参与度,可能使用户偏好转向更个性化、以社区为中心的互动。投资者和竞争对手必须迅速制定策略,因为“无处不在”的创新方法可能重新定义社交媒体规范,尤其是在Z世代中。短期内,预计同类技术的竞争和投资将加剧;长期来看,“无处不在”的模式可能激发行业在用户界面和内容管理方面的更广泛变革。
你知道吗?
- “无处不在”应用:
- 解释:“无处不在”是一款旨在通过聚焦社区和共同兴趣,重新引入社交媒体“社交”属性的新应用。与强调个性化和精选内容的Facebook或Instagram不同,“无处在”鼓励用户基于实时活动和共享标签或“星标”建立联系,让人想起MySpace早期。该应用的独特功能包括可定制的资料、基于文本的更新和AI驱动的内容建议,与依赖视觉内容和算法推送的传统社交平台形成鲜明对比。
- AI驱动的内容建议,无需算法:
- 解释:这指的是“无处在”使用人工智能提供内容建议和用户动态精选,而不依赖传统算法方法。传统社交算法通常基于用户行为、点赞、分享和浏览量进行复杂计算,以确定向用户展示的内容。相比之下,“无处在”使用AI提供更直接、可能更少操纵的内容建议,可能为用户提供更透明、过滤更少的平台内容视图。
- 正在制定盈利计划:
- 解释:这表明尽管“无处在”应用目前免费,但公司正在开发创收策略。社交应用常见的盈利方式包括应用内广告、高级订阅或应用内购买。“无处在”的具体盈利策略尚未披露,但这是应用可持续性和增长的关键方面,尤其考虑到其大量资金和市场竞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