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驱逐与报复
在这些指控之后,两国都驱逐了外交官。加拿大宣布印度高级专员桑杰·库马尔·维尔马及其他五名印度外交官为“不受欢迎的人”,指控他们与尼贾尔遇害的秘密活动有关。作为回应,印度驱逐了六名加拿大外交官,包括副高级专员斯图尔特·惠勒。这种外交上的相互驱逐反映了两国之间不断升级的紧张关系,这些紧张关系源于印度被指控在加拿大针对锡克教社区的暴力行为。
特鲁多政府声称有“可信、不可否认的证据”将印度特工与尼贾尔在加拿大境内的暗杀联系起来。然而,印度驳斥这些指控为“荒谬”且出于政治动机,批评加拿大允许锡克教分离主义者自由活动,认为他们是极端分子。
调查与威胁
加拿大皇家骑警(RCMP)正在调查此案,RCMP专员迈克·杜埃姆报告称,南亚社区,特别是参与卡利斯坦运动的人士,面临可信的威胁。杜埃姆进一步指控印度政府特工与加拿大境内的暴力行为有关。加拿大当局已经逮捕并指控三名与尼贾尔枪击案有关的印度国民。与此同时,印度对加拿大境内其外交官的安全表示担忧,指责特鲁多政府通过迎合锡克教选民进行“选票银行政治”。
根本原因:卡利斯坦运动
哈迪普·辛格·尼贾尔的遇害重新点燃了印度与锡克教分离主义者之间的长期紧张关系。尼贾尔是卡利斯坦运动中的有影响力人物,该运动主张建立一个独立的锡克国家。印度视该运动为对其领土完整的直接威胁,并将诸如“正义锡克教徒”(SfJ)等组织列为极端组织,这些组织在海外锡克教徒中组织公投。
卡利斯坦情绪,特别是在加拿大、美国和英国等国家的锡克教侨民中,是摩擦的关键来源。SfJ组织的非约束性公投获得了大量支持,美国有超过127,000名锡克教徒,加拿大有超过55,000名锡克教徒参与了最近的投票。然而,该运动在印度国内缺乏广泛支持,印度旁遮普邦的许多锡克教徒更关注地方治理而非独立。
历史积怨与复杂性
加拿大与印度外交裂痕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历史积怨,特别是印度对锡克教徒的虐待。1984年的反锡克教徒骚乱发生在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被其锡克教保镖暗杀之后,导致印度各地数千名锡克教徒死亡,引发了国家共谋的指控。此外,旨在清除金庙内武装分子的“蓝星行动”因其造成的平民伤亡和对锡克教最神圣寺庙的破坏,在锡克教社区中引起了深深的怨恨。
在这些事件之后的几年里,有关锡克教徒在1980年代旁遮普邦叛乱期间遭受的“法外处决”、“酷刑”和“强迫失踪”的报道加剧了锡克教社区的积怨。尽管进行了多次调查,但正义来得缓慢,1984年骚乱的许多肇事者仍未受到惩罚,进一步加剧了锡克教徒对问责的要求。
外交分歧加深
随着局势的继续发展,加拿大与印度的外交关系仍然紧张。印度外交部批评加拿大的立场,称其行动出于政治动机且毫无根据。两国都暂停了外交对话,印度甚至暂时中止了对加拿大人的签证服务。与此同时,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已经受到压力,进一步恶化。
专家预测,这一争端将对两国产生长期影响。对尼贾尔遇害的调查仍在进行中,双方似乎都坚持自己的立场,几乎没有缓和的迹象。锡克教侨民中对卡利斯坦运动的支持日益增长,与印度国内该运动的势头减弱形成对比,为局势增添了另一层复杂性。
结论
哈迪普·辛格·尼贾尔的遇害加剧了加拿大与印度之间长期存在的外交紧张关系。随着两国相互进行外交打击和指控,裂痕似乎在加深。尽管卡利斯坦运动在这一冲突中扮演了核心角色,但印度与其锡克教社区之间未解决的历史积怨进一步复杂化了和解的努力。随着调查的进行和政治动机的存在,这一争端很可能会持续下去,在可预见的未来对加拿大与印度的关系投下长长的阴影。